近日本人因參加“農業科技創新”方面調研課題,實地走訪調研了湖南邵東、安化、桃江、瀏陽、望城、寧鄉等一些縣區,在與當地農業主管部門領導及基層科技人員交流中,發現農村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相當匱乏,引進難、培養難、留住難的問題相當突出,尤其是基層農技人才“斷層現象”嚴重,應引起相關領導及部門高度重視。
  
  (基層農技人才“斷層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
  基層農技人才“斷層現象”主要表現有四個方面:一是年齡斷層:目前基層農技人員40歲以下很難找到,在崗人員大多是“奔五”(近50歲)以上年齡,年齡老化現象已經十分嚴重。二是知識斷層:從學科結構來看,目前基層農技人員專業主要集中在種植業、畜牧獸醫、農經、農機等傳統學科,從事農產品加工、營銷等新興行業和科技原創的研發專業人才奇缺;從學歷結構來看,基層農技人員大多是原“計劃分配”來的大中專生為主,本科以上學歷人才很少。三是職能斷層:基層農技人員應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強、田間操作經驗豐富等特點,這些能力培養是長期從事專業工作積累而成的,但目前基層農技人員很多實際從事的行政性或大多抽調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造成“種了別人自留地,荒了自己責任田”現象;另外一個值得關註的現象是:現行的基層農技人員服務對象主要為廣大農村承包戶,而現在大批涉農企業等新型組織介入農業生產,如何從外部支持、幫助、引導其健康成長,是今後基層農技人員值得探討的問題。四是待遇斷層:從我們對部分地區調研情況來看,基層農技人員工資待遇雖然得到解決,但與鄉鎮公務員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保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下,體現基層農技人員“知識價值”,是穩定基層農技人員隊伍的一個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情況,本人提出如下建議:
  一、相關部門要加緊編製本轄區內農村專業人才規劃,重點是基層農技人才培養與需求規劃。出台基層農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專門政策,制定有關攬才、量才、用才、養才、育才、賞才的科學用人機制;加大農村科技人才宣傳力度,營造一個尊重農村農業科技人才的社會氛圍,提高他們的社會影響,不斷引導、激勵、鞏固農村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二、與農林類大專院校配合,定向培養農村基層緊缺人才。各地人事或者農業部門要對轄區內基層農技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定期統計分析,對緊缺的人才實施委托相關院校進行定向培養;對一批家境貧窮,且願意回鄉從事農技工作的大學生採取簽訂合同方式,讓這批免費生成為“三農”建設的支撐力量,解決“學農無生源、學農下不去”的老大難問題。
  三、完善和創新農村適用技術人才培訓機制,提高人才培訓效果。要按照“有校舍、有設備、有領導機構、有師資隊伍、有穩定的學員、有培訓制度、有專項資金、有培訓驗收標準”即“九有”要求,建立區域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學校;要充實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內容,變單一性的培訓為系統性培訓,做到室內講授和實地操作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四、重點培養和扶持一批農村基層龍頭涉農企業和科技示範戶,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使之成為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的榜樣和典型。要把科技示範基地當作人才培養基地來抓,扶持和培養穩固的農村農業科技人才的基地,切實解決農村農業科技人才斷層的問題。
  五、以適當的經濟待遇留住人才,為基層農技人員安心工作創造條件。首先要提供穩定且與城市水平基本相當的工資制度、建立生活保障和發展晉升制度,解決學農的下去留不住的問題;其次是提供專項資金,獎勵農業科技拔尖人才,使他們能安心工作,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再次要出台政策,讓中級以上職稱農技人員,可以享受科級或更高級別行政幹部的待遇,更好地鞭策他們發奮工作。
  六、要建立相對穩定的農業人才長效交流機制,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要繼續完善省市涉農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選派優秀管理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掛職鍛煉機制;同時農業生產重點縣市每年要選派部分經營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業發達地區掛職學習;要完善選派“大學生村官”制度,在同等條件下,要優先選派農林類大學生到基層去任職鍛煉,進一步夯實農村基層人才隊伍。  (原標題:基層農技人才“斷層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uac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